English

中关村玩电脑的女人们

2000-12-01 来源:生活时报 小 又 我有话说

在美国新增加的2200万个职位中,有2/3由女性担当,其中从事电脑行业的就有1/3。

以写《大趋势》著称的奈斯比特也认为:35%的电脑科学家是女性,在21世纪,新技术没有性别歧视,女性在电脑屏幕和鼠标器面前,完全与男性平等。

中关村,为即将迈步跨进新纪元的电脑行业的女人们提供了一片任意驰聘的广阔空间。

刘克丽:穿越信息时代

刘克丽小档案

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做过4年计算机输入设备“穿孔机”的调试工作;在计算机房做维修、接机、工程谈判6年,34岁改行做记者。1996年创办《每周电脑报》,任总编。

在当记者之前,刘克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记者。而且还是国内第一代计算机专业报纸的记者。小时候妈妈曾拉着她的手,在匆匆送她上托儿所的路上问她:“克丽,你长大了做什么?”克丽认真地想了想,大声地说:“我想当报幕员。”

30年后,刘克丽真的实现了理想,她的确成了IT业的一名“报幕员”。

1984年,《中国电子报》社成立,已经34岁的刘克丽,放弃她做了长达10年的本专业的工作,随同丈夫离开广州,来到了北京《中国电子报》社。没有想到的是,进报社之初还颇费了一番周折,都不愿意要她,只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就是今天也仍然有男人对她说:“你是个女流之辈,我把你打赢了也没有什么光荣的,打输了我更惨。”

进报社后的前3个月,刘克丽就像低人一等,拖地、擦桌子、洗烟灰缸、编那些没劲的稿子。她看到有些和她一起进报社的人写出各种署着自己名字的文章心里就很难过。“为什么我没有机会呢?我也可以写呀?”于是,她开始试着写点什么。她写的第一篇文章是从地上的一张被别人扔掉的请柬开始的。一天,刘克丽在扫地时发现一张已踩脏了的请柬,“我想出去采访”,报社领导同意她去试试,结果一发而不可收。

由于刘克丽从来不会收到请柬,她只能自己找新闻线索,听新闻联播,或者到火车站看是否有什么计算机、半导体等方面的会议召开,找到会议接人的牌子,她就递上名片,告诉人家自己想去参加这个会议。一次,新闻联播中关于“二汽”的报道引起了她的注意,刘克丽决定采访“二汽”。那时正是3月初,为赶上5∶50的火车,刘克丽早晨4∶30起床出发,走到北京站。天又冷又黑,刘克丽又冷又困又害怕。正在这时,她又遇上了一个醉鬼,叽叽咕咕向她说着什么,吓得她一口气跑了100米。

刘克丽认为做记者的感觉非常奇妙,“头一天上午我还在齐鲁大地的化肥厂采访,24小时后我竟坐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的记者招待会现场,第一个向IBM总裁郭士纳提问,这种反差实在太奇妙了。我爱这种奇妙的感觉。”

刘克丽说自己是一个“GreenWoman(绿色女人)”,她喜欢玩,喜欢和大自然呆在一起。一个星期中,她有一天会在山上,有一天会在水里,刘克丽说自己其实一点也不喜欢计算机,但是,计算机能发挥她的创造力。她喜欢接触不同的人,喜欢生活中始终充满创造感,这种创造的感觉让她着迷。

1996年,刘克丽创办《每周电脑报》,她博采众长,另辟蹊径,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当时,别人做黑白的新闻纸,她却做彩色的铜版纸;别人都通过邮局订阅,她却搞赠阅;广告定价内商和外商一样;包括开办刘克丽个人品牌的“专栏”等等,这在当时都是创新。现在看来也证明她这一步是走对了。1998年底,刘克丽在美国曼哈顿,曾对着第五大道高喊:“告诉我,我还能做什么?”

1998年底,他们用10个版做1998年的回顾,1999年第一期全部是1999年的展望。她还用100个版做世纪末回顾系列,通过刘克丽的视线“穿越信息时代”。刘克丽觉得,这盘棋,自己又赢了。

吴晓丹:中关村成全了我的梦想

吴晓丹小档案

小学与中学毕业于清华附属学校

大学毕业于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

现任北京恒昌公司总经理

属猴,非常喜欢小动物且头脑灵活

最大的乐趣是工作,偶尔蹦蹦迪、旅游

初识吴晓丹,是在1999年炎热的夏季,正赶上中关村“大搬迁”,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进装饰一新的恒昌公司,面前的吴晓丹,清秀、靓丽,待人热情、诚挚。她看上去挺“结实”,毕竟在中关村叱咤风云多年,是年销售额过亿元企业的总经理。

吴晓丹似乎生来就是中关村人,她从小生长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父母都在清华任教。走出校门就是中关村。她对中关村的一草一木太熟悉了,每天看着中关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她几乎是和中关村一起长大的。

1995年,吴晓丹和她的先生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发现笔记本电脑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他们创办了恒昌公司,经营笔记本电脑。创业之初,在一没有资金二没有很好门面的情况下,她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笔记本电脑形象和展示柜台,这在中关村当时还是第一家。在中关村还没有人明白“代理”是个什么概念的时候,吴晓丹已经意识到品牌对于公司日后发展的重要性。她在给用户建立信心保障,培养用户网络渠道的同时,又与日本一家著名电脑公司进行多方面的联系。起初双方分歧相当大,吴晓丹认为应该按照适合中国市场规律的营销模式进行推广,而日方有自己的一套,恒昌的操作方式几乎与日方背道而驰,甚至1998年6月,恒昌与日方的谈判基本停了下来。但吴晓丹与丈夫商议,恒昌公司有多年的笔记本电脑销售经验,有多年培养的用户网络渠道,一定要坚持走自己的路。1998年10月,日方最终答应了吴晓丹所提出的诸多条件,恒昌公司也成为这家日本著名电脑公司笔记本电脑的中国地区的总代理。由此,恒昌公司走出了今后成功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经过吴晓丹的不懈努力,这家著名电脑公司笔记本电脑市场占有率达到8%,下一个目标就是10%,吴晓丹成功了。“干到现在我才明白一个道理:机会永远存在,而抓住机会的总是少数。在一些人看来,所谓市场策略就是大打价格战,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有时价格低,效果不一定好,反而使你的产品背上‘跳楼货’的恶名,最后甚至没有人买你的产品了。因为你的品牌形象坏了,信誉没有了。”

恒昌做了一个又一个大胆的市场策划,在推出这些策划之前,吴晓丹与丈夫都是在翻阅了大量资料,调查行业内的众多公司之后作出的。当时人们并不看好这种策划,后来也正是这个概念引起了行业界的争论,接着以最快的速度被广大用户接受。恒昌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不能不归功于吴晓丹夫妻二人超前的意识,不懈的努力和超出常人的敬业精神。

吴晓丹的业余生活和常人一样,打打球、游泳、蹦迪,喜欢小动物。不过,最有兴趣的还是工作。是中关村成就了爱小动物的吴晓丹的梦想。

于红岩:美丽的红宝石

于红岩小档案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系毕业

1983—1991年任中国软件和技术服务总公司软件工程师和网络工程部经理

1992年在美国获得NOVELL(网络)工程师证书

现任(美国)“找到啦”因特网(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没有采访于红岩前,就听说,“找到啦”的老板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走进“找到啦”公司,眼前出现最多的颜色是紫色,公司的标志、手提袋、档板、墙壁……很浪漫,也很有女人味。

见到于红岩时,不得不被她的别具一格所叹服。她穿着中国传统的中式服装,古典而文雅,美中透着柔弱。但于红岩更多吸引人注意的是她爽朗的笑声,有力的手势,果断的风格。

刚回国时,于红岩面对4位男人谈判,男人们为之折服。他们对于红岩的评价是:“很厉害,很有原则性,而且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

于红岩生于军人家庭,父亲是将军,因而有种“将门虎女”的威风和麻利。上大学时,周围的同学称于红岩是“洋娃娃”,现在做老板,周围的同事叫她“E-person(电子人)”,她更喜欢别人叫她茹比(红宝石),正如她的名字那样,是一块“红宝石”,美丽而坚硬。

在美国,于红岩有一幢花园洋房,过着很富足的生活,然而她却放弃了这一切。谈到女人,于红岩脸上洋溢着兴奋,他们公司的网站专门为中国女人开了一个“十分女人”频道。“许多中国女人不了解自己,许多中国男人也不了解女人。中国女人很辛苦,她们失去了太多追求好多美好东西的机会。女人的生活真的应该像花像雨,生活是10分,做女人就要做10分女人……”

于红岩从小就在别人赞赏的目光中长大,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很优秀。一般的女孩子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容易陶醉,嫁个好丈夫,在有钱男人的保护伞底下生活,但是于红岩却不,她要一切靠自己。

1983年,于红岩毕业后来到中软公司,最开始是做软件编程,然后将软件做成解决方案实施,再后来搞网络,做网络工程部经理,正当她要被进一步提拔时,先生要到日本,就这样,1990年于红岩随丈夫到了日本。

到日本后,于红岩像日本女人一样在家里做饭,做清洁等家务。但两个星期后,她呆不住了,“一定要做点什么”,很快就在日本一家株式会社找到了一份做网络的工作。

当时公司开发一个从东京大阪到名古屋几大城市的旅游系统工程,于红岩在中国时接受过网络培训,打算尝试启用网络系统。当时在日本接受过网络培训的也就50多人,于红岩一个人用3天的时间就调试通了,为公司省下了5万多美元,日本老板对她顿时刮目相看。他们没想到看似弱小的于红岩爬上爬下地架线,像男人一样干,而且干得特别有劲。

很快,于红岩就在这家公司站住了脚,老板主动给她加了薪。两年后,丈夫又要到美国,当时于红岩已经是这家公司的网络系统工程部经理,但是她认为支持丈夫是女人天经地义的事,就这样跟着丈夫去了美国。

1992年到美国后,于红岩决定首先拿下“网络工程师”证书,取得在美国从事网络行业工作的资格。考试一共要通过9门课程,厚厚的一摞书,一门也不能拉下,一起和她参加考试的几个男士最终都败下阵来,于红岩却全部啃了下来。之后,她很容易地找到了一份网络系统工程师的工作。

于红岩回到中国工作以后,起初她遇到的困难超出了想象的十倍、百倍。她似乎在国外的时间太长,对中国的计算机行业现状缺乏了解,但半年后,她已经很快地适应了,周围的人已感觉到她已经从一个理想主义者变成现实主义者了。她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尚处于baby(婴儿)时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风险资金在中国无法着陆,而中国百姓又处于一种对信息的饥渴状态,中国太需要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这是于红岩回国后向总部递交的第一份技术报告。于红岩说自己继承了母亲的性格,“乐观、坚强,不放弃”。

也许,任何选择都注定要失去什么。在北京工作,于红岩很难有时间回家,两个月有时是四个月才回家一次。只要一想到让一个男人照顾女儿,而他还要工作的时候,她心里就特别难受。每次回到美国的家,看到家里乱乱的样子,就忍不住心里发酸。于红岩已经记不清多少次错过了对女儿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偶尔有一次参加女儿的小提琴音乐会,做妈妈的竟睡着了,女儿至今仍耿耿于怀。

女儿学校的活动于红岩参加不了,开家长会也去不了……学校的老师以为孩子没有妈妈。这次回美国,女儿对她唯一的要求是:“妈妈你能陪我到学校去吗?让大家知道我有妈妈。”为了补偿女儿,于红岩给她买了架三角钢琴做圣诞礼物,每个暑假把她带回国内让她了解祖国。

“找到啦”中文网站(www.Zhaodaola.com.cn)今年2月正式推出。当时有人问于红岩:“茹比,现在国内中文网站竞争这么激烈,一些网站已经很有名气了,你能做过他们吗?”于红岩说:“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律,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现在有人叫她E-person(电子人),说她三句话不离本行,工作狂。但是几乎所有见过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活力,那种特别自由,特别年轻的感觉,总是生机勃勃。

于红岩说自己并不是什么女强人,在很多时候她都常常在问自己:“我真的行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